时间:2022-12-23 15:27:58 | 浏览:1275
“我在中国的香茶里,发现了春天的芬芳。”
——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
“如果后人问,你们这一代茶人都做了什么?我们怎么回答?”
——2021年祁红大会发言摘录
壹
胡元龙,一个关键人物
五间土房,四株桂树。
1879年,18岁的胡元龙辞掉把总官职,回到李村。18岁的你可能刚金榜题名,意气风发准备第一次远行求学。胡元龙就不一样了,他已经功成名就,满脑子都是:我要回家,回家种茶。
李村就在今天的祁门县平里镇。
平里镇有“红茶源里”的称号,2018年成为黄山市唯一以“茶”命名的特色小镇。初春,平里、历口、闪里……祁门这些镇子都会笼罩在红茶特有的芬芳里。随意走进一条巷子,推开一扇门,必有茶人坐在锅前,一丝不苟炒制。
历口镇,每个巷子深处都藏着红茶厂。
但胡元龙的18岁,那时的祁门并不出产红茶,只产安茶、青茶等,且销路不畅。这是个在中国茶叶版图上没什么存在感的地方。
回到李村的胡元龙,筑5间土房,栽4株桂树,垦山种茶,筹建日顺茶厂,到光绪8年(1883),终于制成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的上等红茶,是为“祁门工夫红茶”。胡元龙也因此成为祁红创始人之一。
此后的故事你都知道了。
祁红走出祁门,走出安徽,走出当时的大清朝,走向全球,在英国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,是上流贵族社会的奢侈品。1915年,祁门红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,短短40年间走到了茶界巅峰。
祁门工夫红茶
然而好景不长,随着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的崛起,低价倾销,加之时局动荡,祁红海外销量一落千丈。从1875年创制到1949年这70多年间,祁红经历巨变,从默默无闻到王室的宠儿,再到国际贸易的“弃儿”。当其他中国历史名茶还偏安一隅时,祁红就已经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感受惊涛骇浪。
细细思量,在中国繁多的名茶中,这也是独特的存在。
3月26日,2021年祁红开采节举办。祁门县茶山公园内,新一代的茶人集体向6尊铜像献茶。其中一尊就是胡元龙。
茶人向胡元龙像致敬
然而,138年过去了。今日的祁红,或许会让胡元龙觉得既熟悉又陌生。从纯粹的外销到内销为主、从工夫茶到红毛峰、从统购统销到搏击市场,祁红正在“转身”之间,寻求产业强盛之道。
贰
从工夫到时节
3月26日,祁红开园试制,记者来到祥源,见到88岁的闵宣文。
“以前这时候哪有做祁红的?都要到4月份。”闵宣文感慨。18岁进祁门国营茶厂,一做就是几十年。2005年祁门国营茶厂改制为安徽省祁门红茶厂,此后被祥源股份收购。世事纷扰如走马灯,浙江湖州人闵宣文心静如水,一直留在这家企业,做一辈子茶,是祁红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人。
闵宣文
“以前”是什么时候?闵宣文说,这大约就是2000年以前。新中国成立后,祁红再塑辉煌,红茶作为国家重点战略物资从上海出口国外。直至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,安徽省获得自营出口权。“祁红一直国内是没有销售的,祁门人也不喝。”闵宣文说。
上世纪80年代,祁红出口达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高峰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,祁门红茶加工培训教材。
作为典型的出口茶,祁红4月开园制作,经13道工序而成,尤其是“打袋”将叶片彻底打碎,以追求口感和香气的最大化释放,冲泡后色泽红艳,香气浓郁,叶底细碎,因此也称作“祁门工夫红茶”,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伐红茶齐名,被誉作世界三大高香名茶。作为国礼曾赠予苏联(1957年)、英国(1986年)、苏联(1991年)。
然而,随着外贸体制逐步改革,原有外销渠道瓦解,祁红人失去了“出海口”。出口退税补贴政策的取消,也让各个国营茶厂处于连续亏损状态。2000年以后出口量已少到可忽略不计。2003年,祁门全县产量只有800多吨,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两成左右。最低谷时全县仅余两家红茶厂,大批茶农“红改绿”。
上世纪50年代,国营祁门茶厂职工合影。
外销萎缩,内无市场。100多岁的祁红,再次站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,何去何从?
庆幸的是,祁红人始终没有放弃。国内红茶消费“走红”,市场持续扩大,再次送上东风,吹绿祁门漫山遍野的茶树。2005年,祁红振兴计划启动,提出把祁红作为祁门的首位产业来抓,喊出“祁门红,红天下”的豪言壮语。至2020年,祁门已有200多家红茶企业,全县茶园有19万余亩,涉茶人员10万余人,红茶产量达到5500吨,达到历史鼎盛时产量。
“国内市场这么大,完全可以立足内需,做大祁红产业。”走访中,不止一位祁红人这样表示。逐年复苏壮大的祁红,已实现华丽转身,从出口转为立足内销,由此带来产品形态的变化。
回到本段落的开头。在闵宣文所说的“以前时光里”,祁红以“工夫茶”示人。转为内销,迎合国人对节气的执念,祁红从过去4月采制,做工夫茶,到现在推崇明前、头采等概念,三月便开园,红毛峰、红香螺、银针等品类,已占四成以上。
红毛峰更受国人欢迎。
从纯粹的外销到内销为主、从工夫茶到红毛峰、从统购统销到搏击市场,祁红的转身,在中国名茶中恐怕也是独一份的存在。不断因时而变,方能历久弥新,长盛不衰。
叁
弄潮
祁红再次红起来,除了自身努力外,国内红茶的勃兴也是重要原因。在看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,更要看到与福建、江西等省份比,祁红发展依然不足,而身后湖北、四川等对红茶市场亦虎视眈眈。
拼多多的平台数据显示,目前市场份额中,红茶已仅次于绿茶排名第二,且增速迅猛。国内红茶市场主要是福建红茶、滇红和祁红三分天下,份额祁红最小,约20%左右,福建红茶、滇红各30%左右。福建的金骏眉主打高端市场,是近年新崛起的红茶新贵;滇红以性价比占据中低端市场。
作为全球红茶届曾经“神”一样的存在,祁红理应有更大作为。
如果你多来几趟徽州,在感叹物产富饶的同时,也会惋惜于徽州人小富即安,格局不大的缺憾。祁红人仿佛都是这样,沉静内敛,踏实固执,一心做茶而不管时代纷纷扰扰。
闵宣文保存的上世纪70年代祁门红茶生产记录。
但是,时代变了。
市场的力量,是所有产业壮大都不能忽视的,拥抱它,才能乘风破浪。
2010年,祥源控股收购安徽祁门红茶厂,成立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叶有限公司,入局祁红产业。“一开始,都说我们是来圈地做房地产的。”公司总经理姜红笑着回忆。
祥源标准化茶园基地。
3月26日,献茶仪式上,王昶站在最前排。作为祁红协会会长,王昶肩负重任。“不能满足于在家门口唱戏,要走出去宣传自己。我反复呼吁,黄山市集中力量宣传到北京去,集中推介‘三绿一红’,就是迎客松、黄山毛峰、太平猴魁和祁门红茶。”王昶说,年年搞,年年去,